影樓策劃管理學少不了名詞,這就好像任何一種職業(yè)都有“行話”一樣。所以,要求管理學著作寫得如同白居易的新樂府那樣“老嫗能解”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現(xiàn)實中往往可以看到,管理學的名詞術語會把你折磨得昏頭轉向,甚至看不出作者要說什么。對此,我們需要辨析
管理學中名詞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辨析的標準是什么至關重要。可能有人會覺得,名詞術語少,易于理解,就是好文章,名詞術語多,非常專業(yè),就不算好文章�?峙虏槐M然。有些文章術語不多,瑯瑯上口,固然不錯,但有些文章術語連篇,深奧難解,照樣是經典。像巴納德的《經理人員的職能》,讀起來就很費勁。這本書里的有些名詞,不仔細推敲就難以把握。比如,盡管巴納德不厭其煩地解釋“能率”和“效率”的區(qū)別,解釋“無差別區(qū)”的用意,但是對外行來說還是具有理解上的困難。這種理論著作,如果沒有必要的專用名詞,就很難把事情說清楚。所以,這類名詞,就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在沒有現(xiàn)成名詞的情況下,為了作出學術上的準確闡釋,還需要造出新詞來。比如社會學家布迪厄,為了解釋學習而形成的習慣,專門造了兩個新詞“習得”和“慣習”。還有如科學哲學家波普爾創(chuàng)造的“證偽”,庫恩創(chuàng)造的“范式”等。這些,都已經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管理學中的名詞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這個名詞是幫助你理解,還是阻礙你理解。這個標準,實際上是學術與巫術的分水嶺。一般來說,學術是把人們不明白的東西力求說清楚,而巫術是把人們本來還明白的東西故意說神秘。按這一標準來判斷名詞術語,八九不離十。
現(xiàn)實中有一些管理學著作,在使用名詞時恰恰同上述標準背道而馳。作者好像總害怕讀者弄清楚他說的是什么,所以,盡可能要用名詞把你繞進去。似乎不夾雜幾個誰也說不清的詞匯,就顯得沒有學問。對這一點,漢迪曾經有著辛辣的諷刺。但是,管理學 界依然我行我素。中國的
管理學界,這種用名詞唬人的現(xiàn)象更為常見。
凡是那種看了只覺得玄乎而更加敬畏的名詞,凡是那種無助于理解且不講道理的名詞,大體都屬于上述情況。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通常是學術上的底氣功力不夠,所以要靠它來撐門面。反過來,凡是必須用來說明某種原理的名詞,凡是只有使用它才能更準確地闡釋道理的名詞,不論難易,都在必要之列。
還有一種現(xiàn)象,在翻譯著作中更為常見,就是使用大量縮略語�?s略語不是不可用,在美國人的著作中也很常見。但是,如果這個縮略語讓內行也看不清楚,那么同樣是用來蒙人的。以廣告為例,如果盡可能說清產品性能,就屬于正常的推銷;如果迸出一堆誰也不明白的縮略字母組合,就有可能是讓你上當的。外文縮略語如此,漢語縮略語同樣如此。
即使縮略語不制造神秘,如果縮略不當,有可能帶來誤解,那也是學術著作的瑕疵。不信,你不妨試試,把“購房事務”、“人才流動”縮略為“房事”、“人流”,看看效果如何?
恰當運用名詞術語,是管理學研究和表達的基本功。滿口拽文并不代表深刻,簡明扼要也并不等于淺薄,讓人越看越糊涂才是大忌。當年朱熹曾經對作學問說過一段話,可以讓今人引以為戒:“圣賢言語,一步是一步。近來一種議論,只是跳躑。初則兩三步做一步,甚則十數步做一步,又甚則千百步作一步。所以學之者皆顛狂�!�
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