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本質是戰(zhàn)勝恐懼
記者:你的第一組《可承受的(The Bearable)》并沒有明顯的作品意識。從《可承受的》到《蜜蜂(Bees)》,從拍自己到拍別人,心態(tài)上有什么不同嗎?
陳哲:《可承受的》是我的個人史,從2007年開始持續(xù)至今,記錄了在我全無作品意識的情況下的情緒外溢。這個過程中,攝影于我的本質即是戰(zhàn)勝恐懼,而《蜜蜂》作為一種延展的肖像,展現(xiàn)出攝影師本人與被拍攝對象之間共通的特質。所有蜜蜂都是我的延伸,也是彼此的延伸。
兩者的不同在于《可承受的》是絕對即興的結果,它的拍攝并不以創(chuàng)作為目的,好多東西一股腦流出來,燒得劈里啪啦,燒完就沒了。而《蜜蜂》盡管延續(xù)了這一“令人瞠目結舌的主題”,但做事的方式與節(jié)奏都是經(jīng)過考量的,在我的行為空間內(nèi)。它是一個被“安全”計劃過的令人“不安”的項目。
在《可承受的》的階段,我最常想的是自己該怎么生活,自戕之外,我以何度日?《蜜蜂》讓我意識到自己只需要跑出去,與人說話,接納說話的人。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展出的系列《蜜蜂》。
陳哲:《蜜蜂》這個題目源自維吉爾評蜂。當面對生命中的混亂、暴力、疏離與無可避免的失去時,“蜜蜂”選擇在自己的身體上留下痕跡,以此確認并保存詩意的心。在與他們交換故事的過程中,我與自己沒能做到的和曾經(jīng)努力過的可能性相遇,并感動于人們是如何執(zhí)拗地對激烈的情緒做出反應,又如此不懈地復原自己。無論各自的生活多么不同,但我們確定無疑地共享了相同的情緒。
《蜜蜂》意在敲擊人們對這一群體的刻板認識,而不是提供插圖式的印證:他是一個人,不是一類人;他不能被社會演練出的公式所預期。塵埃落下,有人揮手彈開,認為不值一提;有人將它們?nèi)课�,布滿身體。在感到困惑的時候,“蜜蜂”們選擇“把生命留在自己制造的傷口里”,以度過生活中的坎坷。
對展現(xiàn)人之為人的責任感
記者:《蜜蜂》的創(chuàng)作應該是成體系的,從前期調(diào)查到個體接觸,能否大致說一下你整個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什么?
陳哲:拍攝開始前,我花了半年時間學習,準確地說是重拾如何與人溝通,同時在網(wǎng)上做調(diào)查、發(fā)邀請信。信首把自己和盤托出,附上《可承受的》作品鏈接,簡述我對自傷的認識,最后邀請對方參與拍攝。回國后整理名單,確定城市和路線,與每位“蜜蜂”共同生活一段長短不定的時間,其間進行零散的拍攝。
我希望作品第一眼看上去是關于秘密和情緒的,同時它富有揭示性的信息,像是為無法回答的問題所列的目錄。觀者始終無法親面影中人的表達,他們看到的只是照片,讀到的只是字。怎樣才是對人之為人的精彩概括?我對這種展現(xiàn)有一種責任感。同“蜜蜂”們相處的時間有限,我生怕做得表面了,浪漫了,類型化了。但如果時間上毫無節(jié)制,我能做到持續(xù)地給出正面信息,同時保持平衡嗎?如何能穿越對方而又不互相混合呢?
記者:“蜜蜂”們恐怕都很敏感,拍攝時你如何與對方溝通?
陳哲:同陌生人的會面往往是從交換個人信息開始,你是誰、你在做什么、你來此何干?而后再通過交談進一步了解對方。與這種由淺到深的交往相反,雖然我是一個徹底的外來者,但最先接觸到的是“蜜蜂”們的精神根基。相機不是我的護照,共享的歷史才是。不要像瘋了似的拼命想解決,或是試圖用關愛消除一切隔膜,接近的方式有時是保持距離,甚至是保持沉默。作為一個自然的存在與他們共度一段時間,分享生活里瑣碎的溫情,這些都比照片重要。
“我是攝影師也是共情者”
記者:當你看到“蜜蜂”們自傷時,你內(nèi)心有沒有一種道德掙扎?在有攝影鏡頭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刺激”他們把自傷作為一種“表演”?
陳哲:對于攝影師傳達出的訊號他們有著天然的敏銳,你是在獵取,還是盡可能地做到與日常平行,其差異不言自明。要說切膚的、“第一現(xiàn)場”式的表達,我早已通過《可承受的》說夠了。因此無論是我的出發(fā)點,還是蜜蜂們的狀況,都不存在能讓我感到“道德掙扎”的因素。
我唯一目睹的一次,女孩F當著我的面要下手。當時的我首先是個攝影師,同時也是個共情者,在她身邊時又似個傾聽者,三重身份的交疊令我困惑該以什么立場回應她。F于是為我打了個比方:“(感到)虛無和自毀的關系就如同口渴和喝水。你小的時候,渴了就要喝水;但長大的你渴了不一定喝水,喝水也不一定是因為你渴了。不要為這件事賦予它本身并不存在的情節(jié)性,沒什么大不了的�!蹦┝怂徊讲阶鏊胱龅�,我們一起清洗血跡,還出門買了夜宵,拍照反倒是最后才想起的事。我將這段經(jīng)歷視為兩個相互開放內(nèi)心的人共同成長、建立內(nèi)心秩序的過程,其指向是向上的。
記者:你的照片里有一些直面?zhèn)痰奶貙懯降漠嬅妫R頭離對象很近。后期的照片開始出現(xiàn)大環(huán)境,人物反而變得渺小,甚至會“消失”(出現(xiàn)很多空景)。這種距離感的變化是否出于個人心態(tài)的變化?
陳哲:《可承受的》因為是自拍,而我又少用快門線,受相機限制很大,最遠只能從一胳膊外的距離拍,對于比這再遠的東西我也不感興趣。當時總是一個勁地“往里”看,《蜜蜂》較之要明顯開放、寬容得多。伴隨著接納他人我學著去更好地接納自己,凝視的密度變大,眼前出現(xiàn)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
自傷的原因很復雜
記者:攝影最初好似是以一種“解藥”的角色出現(xiàn)在你生活里,你自己也提到了“希望作品像是為無法回答的問題所列的目錄”。在這些影像的積累中,你對于自傷這一課題,有沒有得到一些答案和感悟?
陳哲:小“病”說不大,大“病”不能說,一說就小了。很多人之所以不愿談論自傷,是因為盡管痛苦千真萬確,可一旦跑進世界的對話里,本意反而丟到不知哪兒去,被弄得很臟。我從來避免使用“治愈、出口、解藥”,這類詞默認了一種關系,而這種關系你無法確定它是一開始就在那兒,還是事后為了方便理解才被賦予的。
在拍攝《蜜蜂》的后期我見了一位心理學家,那次長談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我問她,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呢?到底是怎么開始的?我始終無法回答自己。她說:“你是對的,原因從未有過,答案欄上的空白就是答案。想像你的個人史是一條時間線,從A到Z。最開始的原因,假設是童年傷痛,我們稱它為A,你慢慢長大,出現(xiàn)了B,又遇到了C、D、E等等,X、Y是離你最近的原因,它們一起塑造了現(xiàn)在的你,Z。若你把從A到Y中任何一個原因單獨揪出來,都是對其他所有原因的不公正,你忽略了它們確實發(fā)生過;也是對那一個被你揪出來的原因不公正,因為你把一切都降罪于它�!�
我可以舉出一大串理由來回答為何自傷,但沒有一個是真的。一切所謂的“異常”,都無法也不可能被歸咎于某個特定的成因。正如我們無法從化合物中分辨出形成它的物質,人的心理構成并非點對點的因果關系,而是一連串的交互反應:因果互為因果,此層影響彼層�!罢!币苍S是比怪異更私密、更主觀的概念。自傷可以被理解為面對存在本身的過于誠實,誠實到無處可往,誠實得令人別扭。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而不是疾病本身。
官方微博:@全影網(wǎng)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機上獲取最新鮮資訊嗎?添加全影網(wǎng)官方微信:www7192com
本站部分內(nèi)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網(wǎng)絡,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權、著作權、肖像權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0536-8337192),我們會立即審核并處理。
近日,2024至2025賽季國際雪聯(lián)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
在影視制作、表演現(xiàn)場、綜藝錄制等高度協(xié)作的專業(yè)領域,無線通信
近日,億歐智庫發(fā)布“2024新國貨CoolTop100品牌榜”報告及榜單,
掃描訪問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