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捕捉美麗的夕陽,卻又想要拍下入夜后流動的車軌光跡,這樣兩全其美 的畫面因為分屬不同的時間點,所以在 拍攝夕陽時就要決定好整體的構(gòu)圖(夕陽與夜景)并且不再移動腳架。一旦移動到相機或腳架,將會使兩種光線條件的照片疊合變得困擾,縱使最新的影像 編修軟體也無法自動對應(yīng)與疊合。
我們知道,太陽從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變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攝體上的光也會隨著太陽位置的推移而不斷改變角度。隨著角度的改變,被攝體表面的質(zhì)感描寫,陰影的均衡都會直接影響整體的表現(xiàn)效果。一般來說被攝體的側(cè)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線認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約相當于上午十點和下午二點左右的時間段。因為同樣是側(cè)光,高角度時主體的陰影較短,低角度時主體的陰影較長。同樣狀況的光線一天只有一次,對光的角度的選擇不能掉以輕心,這需要攝影師必須仔細觀察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候、不同時間、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線的微妙變化,以及能在畫面中出現(xiàn)的情緒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和構(gòu)思來靈活運用光線。
特別提醒大家,車軌的曝光值要比正 常曝光暗一到兩格,這樣疊合時才不會 因為光線太亮而意外產(chǎn)生不自然的混色效果。比較講究一點的拍法,可以區(qū)分面對鏡頭而來的白光(車頭燈)與離開畫 面的紅光(車尾燈),針對兩者采取不同的曝光設(shè)定才能令作品更加完美,白光 要把光圈縮小到F22,紅光因為比較微 弱所以能以F5.6~F11來拍攝,這樣才不會使得車軌一邊過亮而另一邊卻又過 暗。此外,更要注意「數(shù)大不一定美」, 有時簡單幾條光跡線條反而更顯氣勢與美感喔。
一般來說,光線從照射方向來分類可以分為主要三種,即順光、側(cè)光和逆光。順光是從照相機背后方向照射過來的光線,由于光線是從正面方向均勻地照射在被攝體上,被攝體受光面積大,陰影也比較少,拍攝時測光和曝光控制相對比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tǒng),一般也不會出現(xiàn)曝光上的失誤。但因為在順光的條件下,被攝體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陰影不易顯現(xiàn),因而會造成物體的質(zhì)感和立體感貧乏,對主體的描寫也趨于平淡;側(cè)光是指從被攝體側(cè)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它能使被攝體表面的凹凸呈現(xiàn)出明確的陰影,對于表面被攝體的紋理,質(zhì)感是一種十分理想的光線。側(cè)光既能勾勒出被攝體 的輪廓線,又能體現(xiàn)立體感,是攝影用光時較為常用的光線。逆光是指太陽光從被攝體背后照射過來的光線,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況下被攝體往往會變成剪影,因此對于曝光的把握相對比較困難一些。逆光能給被攝體輪廓鑲上一條奪目動人的金邊,處理適當,能創(chuàng)作出一種獨特的美感,拍出充滿戲劇性效果的光影感覺。在拍攝逆光照片時,如果按背景測光或者是按自動程式曝光時,往往會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補償或是補光,補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閃光燈日間同步均可。
同時拍攝夕陽+夜間車軌是否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曾在不少攝影師的作品中看到黃昏時車軌如流的畫面,捕捉晚霞天空美麗的顏色之余,卻也清楚曝出清晰耀眼的光軌,這究竟是怎么拍出來的呢?讓風景攝影達人Jack Shang談?wù)勂渲械呐臄z技巧吧。
攝影離不開光,有光才有影。攝影就是用光來作畫的,如何利用光與影的關(guān)系來構(gòu)成影像和影調(diào),是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一大關(guān)鍵�,F(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光來自唯一的太陽光,對于投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線,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陰影的位置和面積會隨之改變,而被攝體的印象、感覺,包括影調(diào)和色調(diào)也會呈現(xiàn)出明顯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選擇適當?shù)墓饩,包括適當?shù)墓饩方向和角度,便是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不容忽視的第一步。
林口火力發(fā)電廠夕陽車軌,拍攝夕陽之后,在不移動腳架的狀況下接續(xù)拍攝夜間車軌,將兩張不同時間點所拍攝的照片,運用修圖軟體或直接于相機內(nèi)進行疊合。(拍攝參數(shù):Canon EOS 5D Mark II+Canon EF 24-70mm F2.8 L II USM,28mm端,M模式,F(xiàn)18,20秒,ISO200,自動白平衡,RAW,包圍式曝光,搭配三腳架拍攝)
另外,光線如果從光質(zhì)上來區(qū)分,還有軟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稱為“硬光”,一般是指沒有云彩或其它物體遮擋的太陽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攝體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燈、閃光燈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攝體,受光部分和陰影部分的光比較大,亮部清晰,陰影濃重,畫面反差強烈,立體感強。但是對于有些被攝體,如花瓣和人的肌膚等,當明暗反差過大時,反而會給人以粗糙的感覺。而直接照射的閃光燈往往會在被攝體背后留下一個夸張的黑影,使畫面顯得過于生硬,缺乏美感,值得注意。散射光是一種不會產(chǎn)生明顯投影的柔和的光線,也稱“軟光”,如陰天或被云彩遮擋太陽時的光線便屬于散射光線。使用人造光時通過柔光紙透射或是反光板來反射的光線也屬于散射光線。因為光線不是直射而是從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攝體的原因,所以陰影很淡,反差較小,影調(diào)相對比較柔和。在云彩過厚的陰天,因為光線過渡擴散的緣故,色調(diào)和陰影都將顯得沒有變化,畫面效果將顯得平淡。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擋太陽,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陰天,一般被公認是最佳的“拍照天”。
拍攝夕陽時讓暗部些許曝光不足是可以允許的,再來就等車跡上場了,為了拍到完整又順暢的車輛光跡,最好先估算車子從進入到離開畫面一共需要多少時間,讓光圈跟曝光時間相互配合以便能得到完整的車軌。不過光圈若是縮得太小,不但曝光時間會大幅延長,車燈 的軌跡也會變得太細而不夠明顯。因此建議使用電子快門線來定時曝光,可以用最小間隔一秒來連拍數(shù)張,完整記錄下車軌光跡,再用相機本體或進到電腦 以影像編修軟體作疊合即可。
說到攝影用光,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就是光和色溫的關(guān)系。在彩色攝影中,光源色溫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被攝體色彩的真實還原。色溫是表示光源的光譜成分,是光源顏色的一種度量,用約對溫標K(開爾文)來表示,通俗來說,在色溫高的光源中,所含的藍色光成分多于紅色光,在色溫低的光源中,所含的紅色光成分多于藍色光。不同光源的色溫值是不一樣的,同樣是白天,不同時間段太陽光的色溫也有變化,如日出或日落的太陽光色溫較低,在2000-3000K左右,早晨或下午的陽光在4000-5000K左右,接近中午前后的陽光在5500K左右。電子閃光燈的色溫為5500K,碘鎢燈,攝影鎢絲燈一般在3200K左右。在彩色攝影中,彩色膠片有日光型和燈光型兩大類。日光型彩色膠片的標定平衡色溫為5500K,燈光型彩色膠片的標定平衡色溫為3200K。也就是說,日光型彩色膠片必須在色溫5500K的光源下使用,才能得到標準的色彩還原,而燈光型彩色膠片則適合于3200K色溫的光源下使用。如果用日光型的膠片在色溫3200K左右的光源下拍攝,照片就會偏橙紅色,如早晚太陽光色溫低,用日光型膠片拍攝日出日落時照片往往會偏橙紅色的暖色調(diào),其道理也在于此。有一種方法就是,如果用日光型膠片在色溫3200K的光源下拍攝時,也可以在鏡頭前加藍色色溫轉(zhuǎn)換濾光鏡來升高色溫,以求得色彩的正常還原。同樣,燈光型彩色膠片也可以通過用琥珀色色溫轉(zhuǎn)換濾光鏡來降低色溫后,便能在5500K的光源下使用。對于一個有經(jīng)驗的攝影者來說,必須熟練掌握不同光源的色溫變化,以便更好地把握照片的色彩和色調(diào),更充分地體現(xiàn)創(chuàng)作的主題和畫面的氣氛。
臺北汐止高速公路與平面道路因為交叉所產(chǎn)生的動態(tài)以及律動感,搭配上夕陽,便是一幅動人又吸睛的美麗景色。拍攝時注意紅綠燈與曝光時間,可以減少局部過曝的狀況。(拍攝參數(shù):Canon EOS 5D Mark II+Canon EF 16-55mm F2.8 L II USM,16mm端,M模式,F(xiàn)20,20秒,ISO100,自動白平衡,RAW,包圍式曝光,搭配三腳架拍攝)